瑞士监管机构FINMA在最新提案中针对稳定币发行商采取措施
为了加强市场监管和降低金融风险,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为稳定币发行商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此举正值各界对稳定币对受规管机构和更广泛金融生态可能影响的担忧日益加剧之际。
根据最近的指导文件,FINMA计划将稳定币发行商归类为金融中介,强调这些数字资产与洗钱、恐怖融资和逃避制裁相关的风险增加。
将稳定币——与传统货币或其它资产价值挂钩的数字资产——的采用率有所上升。然而,它们的快速扩张也因潜在的不法活动和滥用引发了全球监管机构的担忧。
应对金融和声誉风险
在7月26日发布的指导中,FINMA强调稳定币发行商必须遵守与传统金融机构相同的反洗钱(AML)义务。这包括验证稳定币持有者的身份和确立实益拥有者的身份。
“因此,稳定币发行商被视为反洗钱立法中的金融中介,必须遵守适用的义务(第3条AMLA),验证稳定币持有者的身份(作为客户)并确立实益拥有者的身份(第4条AMLA)”,FINMA表示。
默认担保框架
除了AML合规外,FINMA还解释了稳定币发行商如何在满足某些条件下不获得银行业务许可证就能运营。它声称这些条件可以确保存款人的利益得到保护,发行商在发生违约时必须有银行担保。
相关:加密银行Sygnum在加密交易量翻倍后实现盈利
相关:加密银行Sygnum在加密交易量翻倍后实现盈利根据FINMA的说法,这个框架制定了对默认担保的最低要求,要求发行商通知客户,遵守担保限额,并在发生破产时立即允许索赔,无需等待损失证明书。
增强存款人保护
虽然FINMA声称其措施增强了存款人保护,但它们并不等同于拥有银行业务许可证的安全性。尽管如此,该监管机构致力于降低违约担保风险,并确保稳定币发行商达到稳健标准,以保护客户。
最近,稳定币行业经历了指数级扩张,到2023年实现了空前的市值。作为回应,全球监管机构正急于为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制定指南。
根据“PwC全球加密监管报告2023”,包括瑞士在内的至少25个国家到年底已实施了稳定币监管或立法。
杂志:不稳定币:脱锚、银行挤兑和其他风险潜伏
杂志:不稳定币:脱锚、银行挤兑和其他风险潜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