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零能耗存储技术可能引领不朽的区块链
近期在长期存储方面的进展,有可能成为开发永久不变的数字账本的基石,这个账本可以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存储数百万年的数据——换言之,就是永生的区块链。
在核心上,区块链技术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原则:数据在去中心化账本中的安全性显然比在中心化服务器中更可靠。
在实际发生本地故障,例如电网故障的情况下,只要其他地方还有正在运行的节点,账本就会保持安全。中心化服务器只能存储和托管数据,直到电源停止。
全面大灾难
实际上,没有必要担心电源中断,例如银行信息丢失。现代计算机系统通常配备有电池备份,能够确保必要时保持数月甚至数年的数据。
但正如量子计算对现代加密技术的威胁一样,未来可能对去中心化和中心化数据存储系统都存在威胁。
一个这样的理论威胁是全球停电。即使有强大的电池备份系统,影响地球磁场的自然灾害或某种外部诱导电磁脉冲理论上也可能导致我们星球上的电子设备停止工作。
这可能听起来像是好莱坞的素材,但是许多政府可能没有为地球磁极翻转(不太可能)或外星人用电磁脉冲射线击中我们等次要非关键系统(如比特币和以太坊区块链)预先制定应急计划(也很不可能)。
这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如果所有节点都停电,区块链会怎样?如果我们假设电源再次恢复,一切都恢复正常操作,那么平均区块链会继续记录更多交易。但如果是永远停电呢?
永生的区块链
如果人类因为任何原因灭绝,我们的大部分数据会与我们同归于尽。几个世纪后,像书籍和磁带这样的易损存储会退化到无意义的地步。
经过数千年,我们的大多数数字存储很可能会无法恢复。如果我们能够想象地球在那之后冷默默无闻地旋转数百万年,然后重新启动并再次孕育生命(或外星人出现),那么只有极长期存储解决方案中的数据仍然存在。
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掌握了为极长时间保存数据的技术。两个例子包括基因存储,涉及创建编码有数据的艺术化石,以及“陶瓷纳米记忆”,这是一种在玻璃上存储数据的方法,理论上允许它永久编码而不会退化。
尽管这两个都并非专为作为区块链网络的组件而设计,但都已被用来保存重要的数据以供后人参考。
在这种精神下,把比特币白皮书和其他重要文档放入人工化石和/或陶瓷纳米记忆碎片中似乎是可行的。至少这将给未来的生命提供一个窥见我们技术的窗口。
然而,也应当有可能利用零能耗存储构建一个功能区块链的快照。虽然这项活动的后勤将受介质限制的影响,但从理论上讲,编码恢复特定日期存在的区块链网络的指令应该是可行的。
相关:Nvidia宣布在基于GPU的量子计算道路上的突破
相关:Nvidia宣布在基于GPU的量子计算道路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