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丧失:我们为何必须争取去中心化未来
如果你是加密货币或区块链的拥趸,那可能我无需再喋喋不休地阐述去中心化的好处。你可是掌握了这个将不断塑造互联网未来的技术的第一代用户,而且你有幸目睹Web3的世界首映。

互联网的运用和控制,从一开始就像我们现在所见的一样集中。在初期,在 美国 国防部的管理下,网络不需要依赖一个核心计算机。如果恐怖分子袭击或导弹攻击摧毁了主要节点怎么办呢?各个网络片段需要不依赖单一计算机进行沟通,以降低脆弱性。
后来,那家未注册的互联网工程任务小组,它推动了所有互联网协议的发展,一直在努力防止私有公司或特定国家控制网络。
如今,集中式应用节点被地球上最富有的组织控制运营,收集并储存数十亿人的数据。私有公司可以操控用户体验,并激励操纵行为。从可靠性角度来看,当集中式节点故障时,数十亿人失去了主要通信手段——正如2021年10月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和Messenger遭遇的事件所示。

我们也看到了那些科技巨头如何看待我们隐私时眼中的金光闪闪:他们在工业规模上收割和出售我们的数据。经过了十多个年头将人们当作广告产品出售后,马克·扎克伯格厚颜无耻地攫取了元宇宙。与此同时,谷歌和苹果继续着他们的不懈使命,试图进入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相关:数据经济是一场反乌托邦式的噩梦
相关: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通讯:一个隐私美梦吗?我们也知道当极权主义政府敲响这些由我们设备构成的监视军队供养的集中化巨仓之门时会发生什么。我们在乌克兰见证了当媒体和军事力量处于极权主义控制之下时,可以原谅或掩盖的可怕的大规模暴力。在一些国家,政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力,可以监督公民行为的方方面面,从互联网搜索历史到微小的社交违规。就连乔治·奥威尔都会对这种系统感到惊悚,这一切都是由于集中化。
即使在自由和个体权利的西方观念中扎根的硅谷,科技帝国也很少在重大的、有利可图的市常选择仁慈立场。当像莫斯科、北京或伊斯坦布尔这样的集中式权力要求审查和控制时,他们通常能得到满足。从根本上讲,我们不能信任科技巨头拥有我们生活的细节;互联网控制的集中化正在侵蚀或阻碍全世界的民主。
夺回我们的力量
我们不应该对科技巨头成为去中心化的天然敌人感到惊讶:集中化是掌权者的自然本能。在互联网和区块链出现之前,集中化通常意味着便捷和简单。在中世纪,封建领主的分布式系统意味着君主缺乏控制权,金钱在腐败的缝隙中流失。
在互联网时代,时间和距离不再是问题,科技巨头向集中化的驱使我并不感到惊讶。我们真的应该对引人注目的算法产生的可怕结果感到惊讶吗,比如基于用户数据心理分析进行的种族灭绝或政治操纵?集中化是有后果的。
分布式账本技术提供了一个实际的替代品。在区块链上的社交媒体、消息传递、流媒体、搜索和数据共享可以是更公平、更透明和可访问的,且更少集中化。相反,这并不意味着数据必须不那么隐私。
以我们团队于1月份推出的XX Messenger为例,我们的XX网络节点在全球处理匿名消息,为收件人粉碎元数据和时间戳。有了XX,我们就有了隐私和去中心。后来,这种新的交流和信息共享范式为民主的扩展和重塑带来了可能。
相关: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通讯:一个隐私美梦吗?
相关: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通讯:一个隐私美梦吗?历史上,某些事件结合在一起,揭示了更深层的真相。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余波中,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的崩溃,似乎预示着集中化金融机构的末日。然而,在那之后的不到一个月,中本聪发布了比特币(BTC)白皮书,这是现代点对点货币的革命性蓝图。这两个重大事件之间存在重要的联系,但“比特币”、“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这些词对于那些误解集中化问题的人来说,却常常引发不屑一顾的表情。
在2008年秋天,我们有机会开始讲述一个故事:让我们——密码学家、隐私爱好者、交易员、开发者、活动家和改变者——承担去中心化和民主的火炬。如果有什么故事值得从始至终被讲述,那么这个故事就是如此。
加入我,一起讲述这个故事。
本文不包含投资建议或推荐。每个投资和交易的举动都涉及风险,读者在做决定时应自行进行研究。
本文中表达的观点、思想和意见仅限于作者本人,不一定反映或代表Cointelegraph的观点和意见。
大卫·乔姆